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当今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温室效应,甚至包括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人们无节制消费的有效介质,如:“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便是这一现象的极端表现。面对如此生态危机,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基于此,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绿色运动”已发展为今天所提倡的“绿色生活方式”和“节约型社会”,这无疑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绿色设计”与“绿色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绿色环保的兴起,是源于人类由自私自利的观念走向博爱、共和、共生的观念。当物质社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科学的发展近似于音速并且无孔不入之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然而各种材料、技术的运用导致了危害生命、破坏原生态的现象,科学的利用甚至走向了反面,就如同科学应求真实一样,而科学恰恰走向了它的反面制造了一个虚拟、毫无隐私及情感时代。有识之士从人类、自然的角度提出了绿色设计的观念。绿色设计是企业和设计师在产品持续生产中为了尽社会之责任所理应考虑的问题,例如污水、噪音、空气污染及固体物的废弃等等。同时,也因日益高涨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从商品的开发、制造、流通、使用、维护以至于废弃等阶段都应考虑到每一环节可能对环境所产生的冲击。而绿色设计一词的意义,乃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各种环境特性视为目标而非消极地成为限制因素,并且寻求对于产品功能性、使用性、方便性、消费者生活的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另外,环保意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和行销的策略,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重新审视和评价绿色设计要素对技术、经济、社会等影响,并由绿色设计建立新的企业形象策略,同时将企业的绿色形象完整地传达给消费者,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也可以对地球环保及人类生活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包装设计是设计种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许多人提出来“没有包装是最好的包装”、“要可回收、可再利用、可再填充的包装”。然而,他们似乎忽略了包装的功能价值。如中秋月饼普遍高于商品本身价值的过渡包装是应该摒弃的,而适度的包装可以避免食品或产品的损坏,也有利于销售及运输。曾经有人作过调查,增加1%的包装,可以减少1. 6%的食品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总第89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弃。
另外,随着石化提炼技术的提高,塑料工业得到了空前的运用,虽然大部分消费者普遍认为铝制品最好,玻璃容器次之,塑料制品最差而最不受欢迎,然而根据现有的技术测定,如果制造塑料需要一份能源,那么制造相同的玻璃需要二倍的能源,制造相同的铝制品则需要三份能源。从回收的角度来讲,铝制品也是耗费能源最多的,而最少的当数塑料制品,只要切割成颗粒,便可以再利用制造。所以在测定是否有效的利用能源,得用“科学”的目光来测定。
在一般大众的目光中,可抛弃物是不好的,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其实事实有时并不是这样的,有些物质在回收再利用时所付出的能源消耗要大的多;人们总以为回收再生是好的,然而在回收再生的时候,所采用的一些手段往往会引起某些有毒物质的分解,同时,再回收产生的耗费要大于原生;人们往往认为不可分解的东西是不好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分解的产品假如废弃处理不当便会威胁到环境,污染水资源等,进而影响到人类自身。所以,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只有提高技术含量和设计创新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凭借简单的法则来判断产品的环保正确性,事实上没有单一简单与可靠的法则来解决环保问题。
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一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尤其作为产品的主要创造者,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结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产品所选用的材料;产品的生产制造方式;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使用后的废弃处理问题等等。同时,设计师又是连接产品与人之间的纽带,他们引导甚至改变着人们使用产品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更。因此,绿色设计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思考,更是一个观念上的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要达到生活舒适与资源消耗平衡,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环保目标平衡,需要设计师与消费者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设计师与企业应共同倡导安全产品与服务:设计师及消费者共同倡导建筑物、产品与空间的发展应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及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保护生物圈:设计师将尽力减少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因为污染物将危害到空气、土壤进而危及人类自身。自然资源的持续使用:设计师将尽量使可还原的自然资源持续使用,包括植物、野生物的栖息地、开阔的空间及荒野的保护。减少废弃物及增加回收:设计师应当尝试降低废弃物的量,同时尽可能促使最终的产品随时都能回收。善用能源:设计师应当选择适合环境安全的能源,并尽可能采取节省能源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降低冒险性:设计师应对其使用者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寻求降低对环境破坏的冒险性;相关资料信息的分享:设计师应提供更多的资讯,以便自己及协助其他设计者能对材料及设计过程有最适当的选择。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便是“3R”,即“Reduce; 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污染,而且还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和包装都能够便于分类回收或再生循环及重复利用。工业设计师正以其特殊和先进的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去创造更简洁、更环保、更永恒、更具生命力的产品。例如:
其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运用,即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构成不同的产品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间的矛盾,也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方便维修,并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和回收。此类设计已在家电、家具等产品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 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二,循环设计。循环设计即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和材料的可回收性,包括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以达到回收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污染最小的效果。循环设计更是应以充分的创造性思维来实现,而当今发达国家的设计师也逐渐地在转向循环设计的思考,例如将饮料瓶或牛奶瓶通过增加一些附件、创造一些新的功能改变其性能,将它制作成喷壶或花瓶等产品。
其三,能源利用设计。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但另一类绿色能源,即绿色植物给我们提供的燃料,我们把它称之为绿色能源,又叫生物能源或物质能源。近年来,由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大多数农民们的燃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农民朋友冬季取暖不再用柴火烧炕,而是电热毯一插温暖如春,做饭也不再烧柴、烧秸秆了,而是用上了蜂窝煤炉、液化气灶以及沼气。太阳能灯具、浴具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做到尽量利用能源,以此减轻整个地球的负担。
欧洲风能协会预计,如果欧盟继续以积极的政策扶持风能, 2010年风能将占欧洲电力消费总量的5.5%。与此同时,太阳能的利用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样的扶持政策,鼓励人们在自己家的屋顶装上太阳能光伏板,阳光转化的电能不仅能够提供自家使用,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总第89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可连接上电网,成为小型供电商。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场的成长带来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受益匪浅。近十几年中,风力发电的价格已下降50%。就我国而言,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00亿元,把这笔损失加到火电价格上,风力就有了很大的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利用的场所一旦建成,即不必再有原料的投入,我们的文明方可永续。
其四,绿色生命周期分析:重要意义在于认识到一件产品的绿色生命周期各阶段都是要进行设计评估,包括生产、运输、使用及再生等过程,因为这些过程皆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例如,在产品的绿色生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皆有可能有原料或能源的输入,有机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不同产品类别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产阶段:设计师可以透过产品功能的改良、优良制造技术的运用、适当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的方法以减少环境影响至最低的程度。
运输阶段:设计师可以减轻产品的重量,减小产品的体积,选择使用较无毒性或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等方法,有效地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使用阶段:到目前为止,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量仍大于制造阶段,而用过即废弃的产品也会造成垃圾量的急速增加。设计师应当运用其丰富的创造力,设计能解决或减轻上述情况的产品。
再生阶段:某些产品维修困难或难以分解,因而无法再利用。设计师可以选择节省材料、延长产品寿命、易于支解和回收再生利用的零件进行设计,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危害。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绿色包装设计、拆卸设计等都同样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因此,当设计能够代表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时,“绿色生活方式”也能够得到引导和被人们称道。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涌现出许多绿色消费群,他们恪守着社会及道德的的伦理观,倡导一种尽可能低调而俭朴的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绿色的生命赞歌。例如:在欧洲,人们以开小排量汽车为时尚,它标志着驾驶者的道德水准和环保意识;欧洲人还有一种“合乘汽车”的方式,去同一方向的乘客可以合乘一辆出租车,这不仅给乘客带来经济上的节约,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排放废气的污染。再如:近年来,荷兰人提出以“小气”为荣,以“奢侈”为辱。去商店购物时,为了避免使用商场的纸袋,他们自己带上反复使用的布袋。他们知道一棵小树的生命仅能换来十几个纸袋,而每个人少用一个纸袋。在水资源缺乏的以色列,他们发明并采用了新的“滴灌”技术进行农田和果林的浇灌,以取代原来采用的“喷灌”技术,这样可以使每一滴水都渗入土地的深层,避免喷灌时大量水分的挥发和浪费,这比原来的方式可达节能50% - 70%。在我国沿海盛产珍珠地区,珍珠因有众多实用价值而为人们所喜爱,而贝壳则被大量丢弃,造成土地占用和物质浪费。而“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带给人们新的启迪。设计师将废弃的贝壳精心设计成饰物和纽扣等产品,通过切割、打磨等工艺,变废为宝。正如我国环保部门人士所说:再大的事被十三亿相除,就变得没什么了不起,而再小的事被13亿相乘就会非常大。这也正说明绿色设计、绿色生活、可持续性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呼唤着绿色。它是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象征,它是人们选购高科技产品的向导,它是知识经济的助动力。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人们又把绿色作为人类与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绿色生活浪潮正成为国际的社会热点。新世纪的开始,绿色消费已经席卷全球,它正在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走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绿色工业与人类生产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并义务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产品的信息,引导绿色消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共同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万代营造一个绿色家园而努力。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着《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不仅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设计出对环境友善汽车工辟了崭新的前景。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19世纪末的设计师们是以对传统风格的扬弃和对新世纪的渴望与激情,用充满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艺术风格来迎接20世纪,那么20世纪末的设计师们则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工业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实际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格上的花样翻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后现代已成明日黄花,解构主义依旧是曲高和寡,工业设计需要理论上的突破。于是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了当今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由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品种的过时,以及产品频繁更换的速度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延长产品寿命期限,就可以减少对资源无谓的浪费。研究表明,在促成现有产品过时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bob电竞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
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我们并不可以简单地认为采用明显的可回收材料的产品就一定是“绿色产品”,因为产品可回收性有可能成为加快产品废弃速度的借口,人们对可回收材料的外观的认可程度也可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当“绿色设计”渐渐融入主流产品的设计时,设计师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的“绿色狂热分子”,而是普通消费者。如果设计仅注重功能性,而忽视用户的审美需求,则无法延长产品寿命。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得要比以往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富于想象力。在产品设计的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传统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和淘汰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较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绿色设计”将给产品设计工作者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契机。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1]朱炼,张福昌.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M].江苏: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大力发展,工业污染所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要求全世界共同行动起来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做起,从设计做起,以此拯救人类生存的地球。并且科学技术在供应商设计中应用的负面作用也备受重视,这使人类越来越关注设计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因此提出了“适度设计,绿色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从而确保人类身心、生活质量、经济和生存环境都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工业设计的概念也再次被重新诠释。
1.绿色设计的的来源。20世纪 50年代美国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使设计成为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中介,得到了来自多方的批评,设计师不得不重新考虑其职责。美国设计理论家 Victor Papanek早在 20世纪 60年代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强调“设计工作的社会伦理价值,认为设计师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设计的最大目标不是商业价值的创造,也不是风格和包装的竞争,而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
2.绿色设计的概念。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2.可回收性设计。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 。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真正的绿色设计已经不单单是设计本身,它已然上升到一种文化,提纯为一种精神,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切的文化领域和文化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且真正的绿色设计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时刻感染着人们的生命,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不仅像其他动物一样生活在自然界,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国籍、种族、信仰和需求等级高级的社会属性。因此人性化应该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绿色设计的观念正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2.品质的基本保证。对产品设计而言,绿色设计不仅是“3R”(再减少、再回收、再利用)原则,而是与其相关联的很多方面都要达到绿色健康。如产品设计方法、材料、工艺、功能、品质,并且更注重产品对于使用者身心产生的影响。
3.经济意义。随着政府立法,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最求的提高,绿色消费也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共识。绿色产品趋受到欢迎,国际经济专家的分析预测,绿色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主要商品。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要使设计真正成为绿色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注意产品的各项功能外,还需要设计师具有多方面的产品设计知识。
[1]潘志国.《绿色设计的再思考――面向生活方式的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4
“红灯停,绿灯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交通规则bob电竞。然而,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已经亮起了“绿灯”,这里的“绿”再也不是众所周知的表面含义,而是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顺时代潮流而生的富有新内涵的词。在与人们联系日益紧密的商品生产中,更需要设计师们坚守绿色设计理念,付诸于绿色设计包装的行动中去。目前,绿色设计与包装浪潮已席卷全球,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它的影响涉及到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方面。虽然我触及的只是他们的冰上一角或是九牛一毛,但随形势而前行的我怀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来谈谈自己的思想,虽然不是真知灼见,也不是那么犀利深刻。
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外乎资源、环境、人口三大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最为突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定》均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标。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更率先提出具有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些无疑在向世界昭示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环境威胁不可忽视,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而由于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啸、海平面上升;我国2008年的冰雪灾害、2009年部分地区遭受50年来最严重旱灾。鉴于对环境问题的透析,以环境保护为着眼点,“绿色服饰”,“绿色食品”、“绿色汽车”等口号在全球范围内响应起来,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绿色风”。而要做合理的绿色消费关键在于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包装。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食品设计与包装的碳含量占商品包装总量的70%,主要体现在覆盖纸、塑料、玻璃、金属四大面。而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是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于是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呼之欲出。总的来说它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深而生成的。
(1)在概念上。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它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而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重复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包装减量化,且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相比之下,后者较前者更明确地提出对人的重视且不造成公害,前者则内隐其中,具有间接性。
(2)在遵循原则上,绿色设计以“3R”即减少环境污染(Reduce)、减少能源消耗(Reuse)、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Recycle)为原则;绿色包装在此基础上又多了“1R1D”即能源再生(Recover)和可降解(Degrad-able)原则。对照可知,后者比前者对产品的要求上更深入、更严格,毕竟包装是产品投放市场的最后一环。
(3)绿色包装不一定需要绿色设计,它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绿色设计则须有一定的理论来支撑,且包含有包装设计的内容在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二者不是对立的绝缘体。绿色包装设计是整个包装过程的首要环节,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包装的每个部件,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耗材也是绿色包装实施的有效途径。例如一些小饰品在设计是要尽量考虑到其美观度,采用合适可行的材料进行包装才能提升它的价值效益。由此可知,二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关系。
我认为,绿色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而包装则侧重于一种实践性活动。在都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人类健康为基点的基础上,把二者进行优势组合形成所谓的“黄金搭档”系列,那么其价值体现无论是对人类、自然还是社会而言将是百益而无害的。所以,我认为二者双重组合的优势如下:
首先,二者的有机结合立足于环保,维系人类生存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由于产品的复杂多样功能性格的日益个性化,在进行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包装时必然要以环保为第一要务,而环境得到了改善,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才有希望。一般而言,设计与包装从设计包装产品的性能、环境对产品的影响、包装设计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考虑,而二者则更在于向保护环境上倾斜。因为包装与设计绿色化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I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就在于它采用全铝合金结构,设计流线造型,致使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14Km。这样既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空气污染,保护了环境。“现在已经成熟的技术,1吨废纸可以再生800Kg新纸或830Kg的纸板,相当于减少砍17棵大树,可以节约木材4m,同时可以减少废气物排放量约70000Kg,减少35立方米的水污染。若能充分回收利用全世界的废旧包装纸,就能满足全世界新纸张的需求的75%,可以保留800万公顷的森林不被砍伐。”如果按照上述这种积极乐观的算法与心态去践行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那么重返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怡人环境将指日可待,而人类生存的发展将无后顾之忧。
其次,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二者的过程不仅仅是塑造产品企业形象的过程,更重要的则是满足消费者绿色、安全、科学合理消费的过程。他们为注重产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影响。现今的香烟、酒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的包装设计无不朝着环保型、安全性、多功能性、标准化方向发展,这些均是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主导而考虑的因素。有人曾说“芬兰设计中最经典的杰作――白瓷餐具系列体现了北欧设计哲学的精髓”,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秉持着简约即美的原则却让这看似不起眼的餐具将“以人为本”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社会对环保设计包装材料的急切呼声越来越高,二者的结合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减量、易回收利用,避免减少废弃物产生,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保持良性循环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反,“比如碳酸饮料的纸杯都不能回收,因为纸杯外表面有一层蜡膜,不可能通过人工将其与纸分离,所以无法再生制浆。”如果进行这样的生产,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中“少投入,多产出”的集约型模式,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而二者结合则体现了产品的各环节中人与自然,销售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平等与和谐。根据二者所遵循的原则可知,在对待环境上须是无污染破坏性的,对待消费者须是公平合理的,对待产品须是科学安全的。例如ANHEUSER・BUSCH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绿色包装概念,并荣获多项包装设计大奖,他将啤酒的玻璃瓶包装与铝罐集合起来,形成新的铝瓶包装。这种包装设计不仅特别、漂亮,最重要的是100%可回收利用,这样的包装设计既符合绿色的理念,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要,一举三得,怎么能不值得我们提倡呢?
第三,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顺应世界发展,迈向了绿色时代需要的产物。在绿色消费形式的推动下,消费者倾向于选购对环境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已成大流。而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相结合则更增强了这种浪潮的动力,并且从产品的投入到产出到消费,其中每一步都注入绿色设计元素,进行包装的实践,标上绿色的标志,那么在国际贸易就容易被外商所接受,而对外贸易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这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顺应了国际环保发展趋势的需要。即使是在应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环境制定相应标准的ISO14000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绕过。因为二者的结合在产品中已经符合了1993年5月欧共体正式推出“欧洲环境标志”的要求。绿色时代是大势所趋,而绿色设计与包装的结合必然会为人类所欣然接受。
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不应仅仅只限于一个倡议或提议,它理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人士提出“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将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它缘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温室效应和资源殆尽的危机,绿色设计与绿色包装的有机结合将势在必行。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包装的回收利用和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陈纲,唐爱民,张宏伟.现代纸容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污染所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这种现实。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要求全世界采取共同行动来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环保战略开始经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冲击下,绿色产品逐渐兴起,相应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法就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所谓可持续设计思想,就是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将设计纳入“人-机-环境”系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强调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其本质在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开发绿色资源,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促成了设计理念的根本变革,从而更为深刻地阐明了设计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人们在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的模式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做法,从而使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而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有机的协调。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走可持续生产之路,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做到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产品的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不影响生态环境,即进行绿色设计,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绿色设计,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或使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节约资源和能源,对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的设计技术,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在这一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即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
按照绿色设计技术的思维方式,要求从选材开始到产品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给予充分的考虑。与传统设计技术所考虑的设计方案,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弃入环境的开环系统那种只追求产品属性(功能、质量、成本)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属性的做法不同的是,绿色设计技术考虑的设计方案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投资,从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系统集成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人身健康及安全性等)和产品基本属性,使产品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并保证应有的功能、质量、成本、寿命等。
绿色设计的最终体现是绿色产品,它是产品绿色程度的载体。作为绿色产品,需要能合理使用材料,以最贴近自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就船舶来说,它在为人类交通运输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能给人类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目前,航运业和造船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中国在跨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之后,也正加速船舶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瞄准绿色安全这一船舶未来发展方向,促进船舶从建造到运营、拆解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环保。积极研制开发“绿色”航运工具便成为可持续设计思想引导下的必然趋势。
绿色船舶,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营运、报废拆解) ,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能经济地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 并节省资源和能源,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 具有良好保护的产品。
开展绿色船舶,首先要求设计者灵活运用可持续设计意识,即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包括尽量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广泛使用绿色新材料,充分考虑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以降低物质消耗,考虑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还必须考虑船舶产品在营运寿命终止后,报废、拆解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以及部分材料、零部件和设备能够再生利用。
船舶的绿色设计是从产品需求、设计、制造、营运到回收再生整个寿命周期一起考虑的, 把产品、环境与人类一起, 并行考虑寿命周期内每一阶段的相互影响。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绿色特性对船舶的绿色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材料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用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选用无毒无害材料, 避免生产过程对人体造成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选用可再生的材料;选用较少种类的材料, 简化设计。尽可能少用复合材料;选用工艺性能优良的材料, 以降低零件加工的难度与废品率, 节约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
能源的利用。近年来,国内外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将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作为当前电气工程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而船舶可利用的环保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核能、氢能和液压天然气。将来利用太阳能制氢,再利用氢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能量的系统有可能成为一种绿色新型船舶能源系统。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世界各国对海洋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 对船舶结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 船舶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船舶在设计时, 有必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
并行设计。根据并行工程的思想, 由设计者、制造者和环保工程师参与船舶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整个过程,通过相互协调,综合考虑船舶由初步设计到报废拆解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影响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的所有因素,优化各个设计环节,减少产品生产的往复过程,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品率,节约资源。另外,还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环境设计、工艺设计、回收处理设计等各个方面, 实现并行式绿色制造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行可持续设计尝试的工程实例表明:计算机系统在可持续设计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设计的最终水准。当人们设计和构造复杂系统的时候,需要制造一个模型来进行各种试验,利用计算机,人们可以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计算机模拟经过反复试验,帮助人们了解系统的性能,检验预想的假设,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预测或评估。
CFD,即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它是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机图形学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传统船舶设计研究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模型试验, 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周期长。过去十几年来对船舶水动力学数值方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显著发展,使得分析船舶及其附体的性能和流动细节的CFD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CFD方法在计算能力和实用化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现在还不能达到拖曳水池的精度(但已达到实用的最低精度), 但是它的诱人前景(高经济效益和丰富的流场信息)和迅猛有效的发展态势,受到国际造船界的高度重视。
CFD技术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资料完备且可模拟各种不同工况等独特的优点,在可持续设计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CFD方法可以对处于流场中的设计船周围的流体波形, 兴波阻力, 尾流局部流动, 粘性阻力等进行模拟和预报,从而可以得到各种物理量的详细分布情况,获得直观、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真正提高可持续设计的有效性。这对于保证所设计船舶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提高设计效率,减少模型试验能耗及材料消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大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压力特别巨大。这种严峻的形势,使我国加快进行可持续设计的研究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的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处在初级阶段,发展速度也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不了解国情,不了解环境,缺乏危机感,同时也与设计手段的相对滞后不无关系。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学术界和每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人员一齐行动起来,树立可持续设计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使得以CFD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早日成为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力工具,积极参与到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行动”中去。
21 世纪,追求全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住宅是这个时代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自 20 世纪 90 年,我国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并制定了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价体系[2],可见绿色住宅在我国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绿色住宅强调的是一种理念或原则,并不是强调一种具体的形式或风格,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这种建筑的一大特性就是与自然生态环境和功能的相协调性。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由绿色住宅的内涵可知,在进行绿色住宅的设计时,应当依据住宅小区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科学与生态科学的基本理论,并运用先进的现代绿色科技手段,使住宅小区的内外部空间及与系统内部其他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得到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从而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住宅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群体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
传统的建筑是将环境概念简化为系统所在的空间区域,例如一个特定设计地段和地理上的空间方位,不会认识特定的设计地段固有的生态及生物系统的存在,因此建筑师对于建筑所考虑的问题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造价、功能和美学。因此,绿色住宅设计者的构成不能也不可能由建筑学一个专业形成,还应该包括:能提供专业的生态研究并指导项目所设计的生态问题的环境专业人士、能源分析人士以及结构、采光、统分和施工预算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具体程序如下:
(1) 生态调研阶段。调查、收集、整理地区自然、社会、人工环境的资料,作为绿色住宅的设计依据,调查内容包括资源调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调查(人的居住需求、传统居民经验).将来最好能建立地区动态的生态系统资料库,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bob电竞,以便查询,此阶段还包括资料系统分析,针对具体环境确定目标。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分析上述资料,并遵照国家环境法规及设计规范,根据绿色住宅的低消耗性、循环再生性、环境适应性的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绿色技术和建筑设计方法。做出一个或几个设计方案。
(3) 评价优化阶段。根据绿色住宅设计及评价优化的各项考虑因素,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方案逐渐优化不断趋向绿色住宅的标准。
(4) 方案实施阶段。在方案实施及住宅使用过程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与不足,以便在未来推广中作进一步改进,从而真正达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据了解,目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设计方案,具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间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其实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住宅生态层次上的档次。设计绿色生态住宅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间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其实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住宅生态层次上的档次。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的住宅需求量仍将逐年增加。传统的住宅建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绿色――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住宅,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
(3)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 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众所周知,在炎热的地区和夏季,太阳照射是气温升高的根本原因,而住宅区内的铺地选择与植被材料对住宅群内微气候有很大影响,因此住宅外绿化植物和铺地材料选用应与住宅组团规划设计同步进行。根据各种材料特性加以分析后择优选择,在住宅区主干道材料选择上应避免使用沥青路面,因其表面颜色接近黑体,其温度变化比混凝土路面大,所以在住宅区主干道内尽可能使用混凝土地面,而在负重量小的道路铺面,建议采用红砖或石、水泥砖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而建筑物周围铺地材料,应选用具备高吸收率、辐射小的材料,如草地、泥土、植草砖、碎石等。此外,用绿化植被铺地,由于其大量水分被蒸发,往往可对周围创造比较凉快、舒适的环境。
由于植物对太阳辐射有过滤和遮挡作用,因此住宅区内植物的利用已成为改善住宅区内微气候的重要手段。例如在住宅的东西两侧种植落叶乔木,以达到夏季遮蔽和降低住宅辐射热量的作用,而冬季乔木落叶后,使建筑物仍享有足够阳光;在建筑物的屋顶种植草皮或设屋顶花园可对其下室内空间构成良好的隔热效果,减低建筑物热负荷;利用攀缘杆物或其它植物依附于建筑物墙面屋顶,阳台、窗台、棚架、栏杆等使植物的空间立面发展,从而达到立体绿化效果。
区域内地形、植被、水体等因素构成的特殊地貌环境对风环境影响很大,因此绿色住宅在这种特定区域的布局也要遵循其规划,争取良好的避风。最具代表性的不同地貌特征形成不同
建筑布局形式虽不能改变当地气候,但却能通过相互间关系来达到优化微气候的效果。例如,对于炎热地区,好的朝向应符合如下条件:夏季受日照时间短,接受太阳辐射少;有利于争取自然风入室,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达到降温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通过住宅群体建筑布局,争取各幢房屋上都有一定风压,并利用建筑本身导风作用来改善整个组群通风降温效果。
绿色住宅的设计受很多因素所限制,其中住宅平面使用功能设计最为主要。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很多,如从利于自然通风降温这一角度考虑,大致可分为梯间式、外廊式和天井式三种平面形式。
4.2.1.1梯间式住宅平面布置占有住宅的全进深,可以恰当地安排进风口和排风口而组织通畅的穿堂风,可做到风场宽且风速达大。
4.2.1.2外廊式住宅平面是通过外廊从建筑物外墙一侧进户,这种组织交通方式决定了每户都可以占有建筑全进深而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朝向,并且由于外廊或住宅布局进深较浅,尤其适用于每户要求有良好通风条件或者利用外廊进行户外活动的地区。
4.2.1.3天井式住宅平面是借助设内天井解决部分房间的直接采光通风问题的一种住宅平面形式。天井式住宅由于所设置天井面积一般不是很大,白天受阳关照射时间短,辐射热较少,天井内的空气温度较室外要低,在无风或风压甚小的情况下,通过天井与室内热压差,天井中冷空气向室内流动,有利于改善室内微小气候;而当室外风压较大时,天井因处于负压区,又可作为出风口抽风,起水平与垂直通风作用。
绿色住宅物内部空间的布局,对住宅热性能及舒适度影响很大,可考虑使用以下两种布置。(1) 缓冲观念--如走廊、楼梯间、设备室等服务性空间,因其对室温、照明要求水准不高,应尽量配置在热点荷最不利方位(如:东、西两侧)或采光最不利位置,作为室内生活空间的缓冲区域;(2) 弹性空间--活动隔间墙所营造弹性空间,可依使用需求、季节变化、日夜之不同做合理的调整,以提升舒适度。
如何考虑好相应的屋面隔热措施,是绿色建筑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有多种不同成效的方式,如有用轻质加气混凝土,挤压泡沫苯乙烯等一类导热指数小于 0.2 大卡/米时oC的绝缘材料作隔热层,也有利用吊顶与屋面结构之间的空气层或以两层混凝土板之间空气作为空气隔热层,亦有在平屋面上架设双层通风隔热屋面,其上层屋面用水泥大阶砖、粘土方砖、预制弧形防水混凝土板或石棉瓦等。还有用水泥空心砖作屋面隔热层或在层面上设置遮阳架兼作屋面隔热,有的则在坡屋顶上用双层大瓦和预制空心大板作隔热层。此外,各种种植屋面、蓄水屋面和洒水屋面以及复合材料屋面等等也取得相当好的隔热降温效果。
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绿色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中可通过减少外维护结构的面积和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这两个途径来改善住宅的隔热状况。护结构的面积越大,bob电竞则传入住宅内部的热量越多,在方案设计就应采取措施减少住宅的外维护结构面积。独立式住宅的外墙壁较多,对隔热不利,采用大进深的单元平面则可以减少外墙面积;天井式住宅进深较大,外墙少,因此天井内的气温低,这对隔热是行之有效的。在绿色住宅的外墙隔热处理时,除了考虑外墙材料本身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以及材料在太阳辐射下一天内温度变化等因素外,还需要按具体地点的气候条件、建筑标准加以区别选择,以便更好的组织各种材料进行外墙构造设计。
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也是绿色住宅节能的关键之一。随着现代科技不断提高,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设计者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构造形式,来达到绿色住宅的保温隔热和采光要求。
绿色住宅作为世界性的课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其建筑实践也层出不穷。但完完全全的绿色住宅是不可能达到的,特别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才刚刚开始,对绿色住宅的研究也仅仅处于初始阶段。同时,绿色住宅涉及面很广,是多学科多门类、多工种的交叉,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全社会的参与,绝不是仅仅依靠建筑师就可以实现的,更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然而,绿色住宅代表了21 世纪的方向,同时也代表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设计和构思,从而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包装”,就是指从原料到产品的加工生产对环境无污染bob电竞,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可在大自然中自行化解的包装。要广泛推广绿色包装,需要人们一方面要大力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而非有害)的包装材料,另一方面要求包装制造业要自觉地选择、应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以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更好地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问题上,很多国家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最具代表的是德国首创“绿点系统”,通过政府立法很好地控制了包装垃圾,促进了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通过实行包装条例,最初每年就避免了100万吨的包装;通过此系统利用的商品包装废料约1300万吨。1992年,德国开始实行一种系统的包装废料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绿点”回收系统方法。所谓“绿点”,就是在商品包装上印上统一的“绿点”标志。这一“绿点”表明此商品生产商已为该商品的回收付了费。由使用“绿点”标志的生产商出资,建立一套回收、分类和再利用系统,经营这一系统的公司是非赢利性质的。所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将他们放到特制的黄塑料袋子中,经营“绿点”系统的公司有专人定时来各家各户收取。通常,有“绿点”的包装物原料是:铝、铁、白铁皮、塑料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绿点”并不意味着商品是“绿色产品”。相反,德国搞生态食品的公司和商店一直都没买“绿点”。因为他们一直以避免为主,用的包装是环保的。“绿点”系统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商品包装条例,产品责任原则首次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商品包装的生产和经营者有义务收回和利用使用过的产品。
在德国的影响下,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旨在鼓励二手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法律,同时制定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者再生的具体目标。法国的法令提出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奥地利法规要求对89%的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立法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社会”。目前已经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为了推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欧洲设计了一组包装回收象征性标记,包装供货商将其标示在包装的主要面。这些标识包括:可以重复周转再用标志、可以回收再生标志、已循环、使用再生材料超过50%的标记和绿色标记等。
由于出口商品采用绿色包装的压力和国内环保事业的兴起、政府的支持,我国的绿色包装产业快速发展,采用环境友好的包装材料越来越多,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部分产品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但同时,过度包装、虚假包装等不当包装现象逐渐加剧,引起社会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包装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在包装废弃物的处置方面,少数专业性包装废弃物回收组织成立,并有产业化的趋势。尤为可喜的是绿色消费的观点开始为我国消费者所接受,绿色包装产业的市场不断扩大。同时也制订了自己国家的某些材料的回收标志。
发展不平衡。首先,不同企业实行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步,最早实行绿色包装的都是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对绿色包装的了解较早,迅速调整了企业在包装上的战略。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则对绿色包装的反应较为迟缓,近几年才开始涉足绿色包装。其次,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包装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和宣传,发展缓慢。在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上,各地政策和法律不一致,造成包装污染向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
要解决我国现况必须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绿色市场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推动绿色包装,实现包装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是环保的要求,符合世界环保潮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被广泛接受,并具体体现到了会议发表的五个重要文件《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此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包装正是实现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包装产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佳途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响应。“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发展中大国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我国,以绿色包装为起点,全面向循环经济过渡是十分现实可行的。“广阔的绿色市场是推动绿色包装发展的动力”――世界环保产业市场总额目前在2500亿美元左右,比计算机业、医药业的规模还要大,仅次于信息技术产业。事实上,这个市场还在迅速增长,并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广阔的绿色市场蕴含着无限商机,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市场竞争向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就包装产品而言,市场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外观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环保。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餐具生产企业飞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种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如再生纸、降解塑料、一次性环保快餐盒等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过度包装、欺诈包装等不适当包装现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都为绿色包装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有助于绿色包装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无害材料”――不可选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性的材料,并且在环境中是非耗竭性、非稀缺性的资源。使用材料中应严格限制有害重金属,如铅、汞、铬的含量水平和其他对人体有害元素的含量水平。尽量选用单一种类的包装材料,少使用异种或复合材料。这是出于对包装进入废弃回收阶段的考虑,不同的包装材料混在一起,分离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分离不当还会降低再循环物质的纯度。
“生产节能”――选择简单的印刷和制造方法能节约成本和节省能源。改进设计和生产方法使生产中的废物减少,如用比相同材料制作的类似的产品使用更少的材料,或减少切割的浪费。通过选择环保材料和改进生产方法消除生产中的前期污染和空气污染。
“包装结构的循环设计”――简化包装结构。简练的结构配以明快的平面设计,才是一个简约的现代风格的包装。尽量创造出节省用料和工艺步骤的包装方法。用单一的材料进行巧妙的内部分隔、缓冲设计,以替代对环境有害的缓冲物,并形成内外统一的设计风格。促进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习惯,用设计来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包装较轻的产品时可以使用无胶的结构形式,以避免黏合剂的污染并方便回收分拣。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使用过的产品具有另一种功能来避免浪费,可以让循环再利用成为一个习惯而不是责任。
就我们从事设计的工作者而言,除了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外,还得从现在开始、从眼前开始、从自身开始去充当实施者,可持续包装设计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设计师凭借个人的“小聪明”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它要求设计师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设计思维和经过多学科的交叉训练,继而必须掌握包装的材料特性、生产流程、回收利用及有关法律,这才有可能在问题的源头处堵住下游问题的产生,实现包装环境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尽早地去实施可持续的包装设计、尽一切力量节约现有的资源和能源,尽最大努力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这是每个设计师和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5、(法)李慧娟译水的包装――设计创新之源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六盘水市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有“中国凉都”之美誉。山、水、宜人的气候造就了六盘水,也确立了地域性、现代性、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来打造“山水宜人”的六盘水市凉都人民医院的设计理念。随着十二五计划的日益推进,建设绿色园林医院已成为全国医院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
绿色园林医院的基础就是绿色建筑,只有对建筑的“绿色”进行保证,才能够将绿色园林医院建设好。“绿色医院”建筑应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为医护人员与医疗人群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医疗、居住、生活的良好空间与条件。应具备节能、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环境,医院是作为病人患者康复的场所,因为对园林环境的要求应该更高。而绿色医院的环境应具备更高的标准。应是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条件。应主要包括:室内外环境的空气质量,医疗垃圾、污水污物、放射源、放射性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保、预防感染的要求,以及绿化美化等综合环境治理。
确保医疗质量是绿色医疗的核心。及时为患者把病看好。这是办医院的宗旨,也是医院存在的意义。所以,医疗质量是病人的生命保障,也是医院的生命线。因此,绿色医疗应把医疗质量作为首要条件,主要是解决好医务人员良好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服务的责任心、细致的医疗作风、严格遵守医疗规范以及安全可靠的医疗器材和各项保障。
“智者乐水”,六盘水水资源丰富,水的引入,使医院不再冷漠无情。平面布置将灵动如三岔河、气势如北盘江的两条弧形交汇,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流动空间。
“仁者乐山”,顺应六盘水的山地环境,住院楼呈南高北低之势气拔地而起,犹如起伏的“大山”般巍峨大气,富有韵律感。
结合六盘水气候特点、打造室外庭院、医疗街、屋面等多层次的立体景园,既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又让人们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如此一来,建筑不再冷漠,它给予了建筑“山环水抱园中行”的全新感受。
一个赋予生命、自然的有机建筑。以贯穿南北的医疗街为树干向上生长,而门诊、医技、住院则以模块化的方式向外生长。模块内门诊、医技、住院三者间联系高效便捷,模块间可沿医疗街如树枝叶般生长,成为富有弹性发展的生长型建筑。
从节约用地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绿色医院评价标准,医院将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将建成1000床完整医院及儿童医学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内容,在不影响一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扩建二期800床的医疗及相应辅助用房,最终医院达到1800床规模。
医院选址位于六盘水市德坞新区内,基地四周临路。南北两侧分别为凉都大道和钟山大道,东侧与住宅区相邻,西侧为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场地内自然地形南高北低,高差13m,南侧有一座高约27m的小山。
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西侧设门诊区,中部为医技区,住院部设在靠近住宅区的东侧,远离西侧校园区的干扰。北侧设急诊、急救中心、儿童医学中心和行政办公区,南侧为二期住院楼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几个功能区块合理布局、相互独立,且交通便利。
医院人行主入口设在钟山大道上,退红线m,形成院前区大型绿化停车广场。利用地形高差,在院前区及西侧架设平台,形成立体交通体系。门诊由一层平台进入,人、车流分别经自动扶梯和车行坡道到达门诊入口。急诊、急救中心、儿科、发热、肠道门诊则在平台下分设入口,各部分互不干扰。住院部在东侧设独立出入口,行政办公及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也各单设出入口。院区车行入口设在基地东侧,靠近城市主要车流来向,出口设在基地西侧,所有车辆均可在院内单向行驶避免拥堵。在西山路一侧设医院污物出口,凉都大道则为物资及教学人员出入口。院区内道路形成环状,便于车辆快速到达各出入口。在半地下和一层分设快速通道,连接东西两侧道路并可快速到达地下车库,同时与建筑中人行流线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地下一层由1000个车位停车库和设备机房组成。半地下室由医疗区、停车库、设备用房构成。医疗区由急诊、急救中心和隔离门诊组成。其中急诊、急救中心分设急诊、急救独立出入口。鉴于六盘水市冬季较冷,急救入口设计为车辆可直接进入形式。南面为760个车位的停车库、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和洗衣房。
一层为门诊主入口,分别布置门厅大厅、共享中庭、药房、挂号收费、各科诊室及放射科、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医技科室。一期住院部大厅在东侧,既可单独对外,也可直通医疗主街。北侧一到四层右翼为行政用房,左翼为儿童医学中心。二期住院楼架空地下层功能包括60个车位的停车库、直线加速器、设备用房、太平间和垃圾间等用房。
二层按照诊疗中心特点,安排分层挂号收费、各科诊室以及门诊输液中心、电生理、超声、内镜等医技科室。二期住院楼包括住院大厅、出入院办理及药房等医疗用房和超市、鲜花礼品店等便民用房。南侧为厨房、餐厅等后勤用房。
三层除布置中医、理疗、康复门诊外,主要为中央手术部和中心消毒供应室。二期住院楼三层以上为住院病房,每层有两个护理单元,大科室可以整层布局,相近科室临近安排,可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南侧三至五层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一期住院楼四层以上为住院病区。病区采用复廊式布局,病房朝南,医护用房朝北,二者既相对独立,又联系便捷,每层设置晾衣间,方便病人晾晒衣物。
在医患流线方面,患者从医疗街进入门诊、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则从两侧进入,使医患流线互不干扰,污物则由东侧单独污物电梯送至室外,再到医院污物出口。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意识的进步,以往医院冰冷、严肃的面孔已不再适宜,现代医院空间造型需要向更舒适、更怡人、更生态的方向改变,营造人性化的室内外医疗空间。建筑外形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流畅的原则,通过山环水抱的布局,运用飘板、bob电竞巨型构架等建筑语汇勾勒出刚柔并济、恢弘大气的建筑风格。室内注重空间的阳光感与流动感,通过三层通高的阳光中庭和布满绿化的医疗街,为患者创造了开放明亮的公共空间。一步一景的室外庭院始终贯穿于整个医疗街,人如园中游,从而最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为他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
创造绿色环保的医院也是我们这次设计的重点。方案中引入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理念,通过燃气发电机发电向医院供电,燃气余热可向中央空调供给能源,并产生生活热水,将燃气利用达到了最大化。该系统可使建筑年节能约千余吨当量油,二氧化碳年减排可达几千吨。它还解决了医院应急电源问题,发电富余时还可向电网供电,收取电费,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我们利用六盘水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大量在建筑中设置庭院,解决大面积空间的通风、采光问题,减少夏季能耗。设计在自然通风、环境噪声控制、室内采光和空调节能等各个层面进行严格的模拟测试和计算分析,使医院成为绿色、节能的典范。
在现代医院设计中,主要目标就是为患者提供优美以及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抚育,并且加强将环保节能理念运用到医院设计中,努力把六盘水市凉都人民医院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与国际化医院相接轨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1]严凤娇,彭丽辉,李敏宜,徐伟,许红璐.创建“绿色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07期.45~46.
[2]马中立,邹志康.现代化医院的概念及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01期.23~24.
[3]吴运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67~68.
[4]王志飞,王志成.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年03期.90~100.
在广大消费者积极欢迎环保商品感召下,包装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他们倡导“绿色消费指南”、使社会各界了解与支持绿色设计;引导“绿色资本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润。
1、绿色包装设计将致力于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建立新的方法和工具来规范包装产品在其循环周期内每一个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研制开发对人的健康、环境保护有益的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包装材料是设计的物流媒体,尤其是生活用品包装诸如食品、服装领域内使用的包装材料,同人接触的部分及使用方式中的粉尘,附着物残留的化学物以及气体的弥散对人的健康影响很难测定并作危情防范,但设计师的环保意识促使其在设计阶段选择的材料要具有无毒性、无污染、可回收利用、可降解。
3、绿色包装设计要从包装产品循环周期的各个阶段确定目标。绿色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主要的是一门工程学科,因此要强化包装工程思想,从系统循环周期整体角度立意设计,一旦包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论证确定,整个产品的有机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已成定势。
我国包装工业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包装技术和包装设备应用程度和包装设计模式及观念方面等。目前对环保包装问题,世界各国包装组织都在积极的向国际环保组织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新的环保包装ISO14000等标准和法规的出台。
自八十年代以来,“绿色食品”、“绿色服饰”、“绿色冰箱”、“绿色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绿色浪潮。国外年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在100kg以上,美国为50kg,日本为200kg,德国为90kg,独联体为80kg,我国为30kg,相比之下我国的年人均包装材料消耗量较低,但我国人口有13亿之多,所以年包装材料的消耗数量却是相当大的。我国铝罐加工中二片、三片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我国在绿色包装设计方面还做的不够,绿色包装设计在中国还需有更大的发展。
绿色包装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所谓的3R原则,即Reduce(减少包装)、Reuse(重复再利用包装)、Recycle(回收包装及掩埋和处理)。笔者以为,国内包装企业及相关机构应从几个方面拓展绿色包装设计的应用:
1、对于食品包装来说,可采用可食性包装。这是解决食品包装废弃物与环保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在进行部分食品包装的设计中,可制成一种不影响被装食品原味的可食性包装膜。目前,世界各国现在已开发出很多种。
2、减少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产品包装的种类应尽可能少。一般包装设计师为了产品的外观需要,为可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高产品的档次,尽可能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有些包装的零部件就有很多。
3、使用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装材料。至在很长的时间里仍无法降解,如聚乙烯薄膜塑料。尽管现在市场上的塑料包装有所减少,但是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时可考虑采用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是在光合作用下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