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美丽中国是这一要求的诗意表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寄托着14亿多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对国土家园的浪漫期待和执着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最近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坚决向污染宣战,高质量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继续下降,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比2015年bob电竞提高18.9个百分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认为创造了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北京奇迹,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快速提升。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地,累计完成农村煤改气、煤改电2500万户,超过1亿村民告别散煤取暖bob电竞,过上清洁、安全和温暖的冬天。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近3000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曾经的“污水沟”变成如今的“景观河”。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突出。我国创造性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恢复。去年的云南大象“北巡”、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等,就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可喜变化。
促进绿色发展成果显著。我国通过全面实施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清洁煤电体系。与此同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占比从63.7%下降到56%,清洁能源占比从18%提高到24.5%,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伏、风电供应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党中央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开创性建立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全国碳市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治理效能都得到显著提升。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我国大力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bob电竞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农村厕所革命务实推进。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了90%。厕所革命的务实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条件bob电竞,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强化源头分类减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同时绿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一些条件成熟的乡村逐步推行,农村居民的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分类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实施。治理模式不断优化,治理重点不断拓展,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十年来,无论是乡镇污水处理厂还是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都实现大幅度提升。
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明显加速。一方面,农村清洁行动不断推向深入。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从最初的引导农村居民开展卫生大扫除,逐渐拓展到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实现了村容村貌从干净整洁向系统健康的转变,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乡村绿化美化更加务实。乡村绿化美化力求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因地制宜选择路bob电竞径。此外,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不断充实,也加快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的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在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移民新村,成群的白鹭在水塘中嬉戏、觅食。邱海鹰摄/光明图片
作者:张学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贵州省国家治理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研究员)
从庭前屋后的绿植环绕到口袋公园的百花争艳,从巍巍青山的日渐葱郁到滔滔江河的碧波荡漾,十年时间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金句”,绿色发展成为人们感受深刻的发展理念,绿色成为中华大地上最为亮眼的色彩之一。
十年来,习始终掌舵领航生态文明建设。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坚、力度之大、成效之著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任务;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生态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广度、前所未有的深度,嵌入到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自觉。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等内容写入宪法,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国土空间规划告别“九龙治水”,实现“多规合一”;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生物安全法、湿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首创河湖长制、林长制,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十年来,绿色成为中国发展的鲜明底色。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建成。一大批高污染企业有序退出,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低碳化,我国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国家。2021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2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首次超过煤电。一大批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前沿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越来越足、含“绿”量越来越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要我们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生相成、美好生活与美丽中国珠璧交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谢花林(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江西,以水得名,以山筑形,赣、抚、信、饶、修五大水系汇鄱阳湖再入长江,武夷、罗霄、九连、雩山、怀玉、幕阜六大山脉构筑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实体。千百年来,绿水青山造就了江西璀璨的赣鄱文化,孕育了这里独特的人文魅力。这五年,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挥毫赋彩,绘就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的美丽江西新画卷。
绿水不断,青山连绵,生态底色更加亮丽。数据显示,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国考断面水质均稳居全国前列。从“共抓长江大保护”,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到以流域系统观治理鄱阳湖,启动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江西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水生态环境实现了肉眼可见的改善。江豚跃、候鸟飞,鳤鱼、刀鱼等珍稀鱼类频现身,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见证着赣鄱大地的自然生态。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千年林海到寻乌复绿的废弃矿山,国土绿化行动植绿又植彩,绿色生态屏障不断延伸。11个设区市均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公园和绿地处处可见,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为农村带来新面貌,人们不必走远就能尽享春暖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生态之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亲身体验。
绿水不断,青山连绵,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深入。江西按下绿色发展的加速键,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位列中部六省首位。好山水带来好价钱,全省首笔“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1500万元、绿色贷款余额达4761亿元、累计下达流域补偿资金210.9亿元、林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江西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率先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问题,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通过乡村旅游、生态农产品、生态产业和生态管护等多种途径,让绿水青山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
绿水不断,青山连绵,低碳环保生活成为新风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选择绿色低碳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江西用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凝聚社会生态文明共识。人民群众积极加入进来,去年共有千万以上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江西低碳生活”小程序大大方便了绿色出行、绿色就医、环保回收、绿色消费、共享资源、线上办理等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植在林间,也植在更多人的心中,少开一天车、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无纸化办公、空调调高一度等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赣江两畔从今日,绿水青山愈渐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更明确了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方向。绿水不断,青山连绵,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征程,江西的明天必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