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前一段时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了让记者朋友更为详细地了解《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董勇先生来向大家介绍《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还有: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先生,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雷旭东先生bob电竞,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祖勋先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早上好!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便于大家了解相关情况,我就《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总体目标、主要内容给大家作如下介绍。
城乡建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现实所迫,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形势所需,是把重庆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所系。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绿色发展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政策措施效果持续释放,试点示范作用初步显现,适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正逐步形成,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城乡建设领域还有一些方面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城乡建设领域必须重点突破、率先变革,实现绿色发展。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意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统筹制定了我市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的两个阶段总体目标。其中2025年总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资源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国土开发强度、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达到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7%,中心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城市绿地率不低于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改造建设污水管网5500公里以上。主城都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完成8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0座。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100公里,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新增城市道路超过1300公里,中心城区打通150条未贯通道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中心城区山城步道总里程达到900公里。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15万个,安装10万盏农村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
四是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推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社区创建率达到6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达到1亿平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5%。
五是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高。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应急处置体系和既有房屋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和能耗限额制度持续完善。
《实施意见》注重整体与局部相协调、效率与均衡相兼顾、公平与包容相融合、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充分结合我市城乡建设特点,围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六大工作任务。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打造安全绿色、生态宜居的文明美丽乡村,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推动“无废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推动成渝地区共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绿色出行设施,加快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增添城乡绿色发展新动能。
四是深化绿色建筑创建。实施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建设组织模式改革,推广绿色建材普及应用,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五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养老托育、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体育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增强居民绿色生活体验。
六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和基层治理体系,建立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应急处置体系和城乡既有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和能耗限额制度,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下一阶段,我们将精准发力、持续用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宣传发动,全面推进、打表落实《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在此,诚挚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让重庆生态环境更优美、人居环境更舒适,不断彰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规划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绿色化、人文化的宜居城市。这就是我们规划的目标。
具体的做法:(一)规划引领绿色发展。贯彻落实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主城都市区多中心网络化空间布局,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这是我们当前规划最重要的工作,“三区”就是科学划定重庆市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个区,“三线”就是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引领城镇空间格局绿色发展。
(二)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坚持集约节约用地,落实“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要求,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土地增量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优先利用好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好新增建设用地。优化城市内部功能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功能混合以及职住平衡,鼓励用地复合兼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留足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健全产业用地产出、退出机制,推动产业用地主体绿色转型发展。
(三)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让“居住更安心,生活更舒心”。结合“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布局,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用好建成区边角地、桥下空间、城市阳台这些小微公共空间,完善社区公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规划山城步道、共享单车等城市慢行网络,推动轨道、公交、步行一体化交通系统建设,通过盘活背街小巷、打通断头道路畅通“微循环”。推动城市田园与耕地保护相融合,构建农业型、旅游型、生态型镇村融合发展单元,形成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创新特色。
(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这是全市域的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三带”就是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组成的生态涵养带,“四屏”就是大巴山、武陵山等组成的生态屏障。“多廊”就是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云雾山等23条平行的山岭,还有大宁河、涪江等37条次级河流。“多点”就是城市里面的城中山体,包括樵坪山、云篆山等重要的城中山体,还有长寿湖、龙水湖等大中型水库。这就是整个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这是国家级的工程,推动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助推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生态,提升矿区碳汇能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自然资源资本加快增值。谢谢!
我的问题是,《实施意见》中提到要促进建筑品质高质量发展,具体有哪些措施?谢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住房的需求也从“有房住”向“住好房”逐渐转变,推动建筑品质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此次《实施意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围绕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行维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我们将充分结合我市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和居民生活习惯,推动墙体自保温、高效节能门窗、建筑遮阳、雨水收集、屋顶绿化等绿色低碳适宜技术应用,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环保、健康、安全的绿色低碳建材,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降低建筑碳排放,提高建筑室内舒适性,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500万平方米。
二是推动建筑用能结构改善。今年大家很有感受,我市受连晴高温的影响,用电形势异常严峻,凸显了提升绿色能源占建筑用能比例的迫切需求。在我市太阳能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bob电竞,我们在中心城区推动了以水源热泵技术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通过江北嘴CBD和悦来生态城项目实践,在节能、节水、降碳、减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成效。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挖掘我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以江水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为主要发展方向,结合两群及农村地区太阳能推广应用,形成多种绿色能源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促进建筑用能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全市将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
三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建立涵盖“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建造实施技术路线与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推广装配式建筑集成化标准化设计,加快形成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的部品部件供应体系;推动工业化装修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精装修住宅;全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人行天桥、综合管廊等市政工程项目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稳步提高市政工程工业化水平和工程质量;在农房建设中,积极推广工业化建造技术,提升农房质量和品质。通过以上措施,预计可减少80%的现场建筑垃圾和60%的材料损耗,平均缩短施工工期30%,并显著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同时可极大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到2025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管理部门要如何发挥职责和责任呢?谢谢。
这个涉及到城市管理工作,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城市管理是城市运行中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运行的兜底部门。在推进城乡绿色发展这项工作中,我们积极对接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统一部署,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一是城市绿地增量提质,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科学建设。围绕重庆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重点建设一批公园,如:大型城市公园、生态公园及游园、体育文化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并实施一批道路绿化和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到2024年,将实现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大于85%,城市林荫路普及率也要达到85%以上,城区的90%以上区域,都在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以内。
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加快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我们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及升级整改,我市68座垃圾处理设施及1598座垃圾转运站运行良好。当前,我市还有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5座厨余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今年上半年共收运处理生活垃圾465万吨,其中厨余垃圾单独处理96万吨,总共焚烧发电垃圾272万吨,发电量达到13亿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焚烧处理率超过65%,目前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供水能力巩固提升,推进城乡供水系统整合建设。目前,城市供水总能力达到720万吨/日,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西彭水厂等10座骨干水厂改扩建,这样会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10万立方米/日,进一步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在“十四五”期间,我市也将新建城市水厂17座,扩建城市水厂32座,建设完善供水管网2300公里,改造“一户一表”以及二次供水设施涉及的用户44.5万户。同时也因地制宜地推进各个区县城区周边的镇村能够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的尽可能纳入,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四是城市照明节能降耗,提高城市照明绿色发展质量。科学安排城市景观照明的时段和时长,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仅仅保留了“两江四岸”核心景区,亮灯的时长也调减为1小时,其他区县也暂停了除夜间经济文旅项目之外的其他景观项目。去年年底到今年7月,全市因调减景观照明节约了能耗大概是3580万度。我们也通过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提高智能管理水平,精准调控开关灯时间和照度,从运行上降低了照明能耗。今年上半年全市也开展了新改建LED路灯约2万盏,从光源上也减少了功能照明电耗约1700万度。
五是智能平台一体构建,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加快城市智能中枢建设,推进城市治理和决策部署能力提升。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建成了市级智慧城管大数据中心,汇聚了全市城市管理运行数据,并与国家平台实时联网。根据住建部的统一部署,我市的市、区县两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正在一体化建设,整个建设涵盖了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供水节水、城市执法等五大行业应用,我们也重点打造停车、游园、入厕、饮水、渣车监管、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惠民便民应用场景,助推绿色发展。
请问一下市能源局在“十四五”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过程中对全市新能源发展有怎样的安排和打算?谢谢。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自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面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整区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不断提高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消纳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市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达到了229万千瓦,比2020年底增加了65万千瓦,增幅达到40%;发电量比2020年增加约9亿千瓦时,增幅达50%。2021年全市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约27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84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06万吨。今年1-8月,全市新建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约13万千瓦,其中仅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就增加了3万千瓦,全市风电光伏发电量约2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7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72万吨。
“十四五”期间,全市能源将坚持“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理念,坚持集中式、分布式并举,积极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发展。一是加快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建设,鼓励农(牧)风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集约化用林用地园林,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影响。贯彻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光伏+”等综合开发模式,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土地等区域应用。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装机120万千瓦以上,新增风电装机8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全市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达到约37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约4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量约124万吨,可减少碳排放约454万吨。二是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积极推进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16个区(县)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开展工业园区、公共建筑及城乡居民住房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到2025年,全市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我们要积极开展光伏新村建设试点,促进乡村用能清洁化、电气化。
针对与人民群众出行问题直接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出行等,《实施意见》有何举措?谢谢。
包括在座的和全市市民都非常关注交通出行,所以《实施意见》在这里边作了很多安排和考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大家很关注,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在建第三、四期轨道项目及璧铜线建设,开工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城轨快线,推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示范站点建设并适时推广。今年,建成6条(段)轨道新线。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这在重庆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在建及运营里程突破850公里,轨道占公交出行比例由40%提升至45%左右,到2025年,在建及运营里程全市要突破1000公里,轨道占公交出行比例提升至50%左右。
二是强化绿色出行无缝接驳。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交通、非机动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无缝接驳。到2025年,轨道交通站点5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的比例要达到85%以上。刚才规划局余局长已经介绍,从规划已经作了考虑,建委牵头在做一些实施和完善。
三是助力中心城区“堵乱点”治理。实施“小手术”(微更新、微改造、微循环),滚动推进“一点一方案”精准施策,服务“大民生”。通过盘活道路资源,打通未贯通的道路,畅通“微循环”,打造“马路上的老城区”。到2022年,中心城区将加快实施一批150处“堵乱点”治理。到2025年,中心城区将打通150条未贯通道路。
四是持续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便民过街设施,结合山城特色建设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山城步道网络。到2025年,全市新建成76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中心城区新建成48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中心城区山城步道总里程达到900公里。
如果大家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和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也可以向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和处室取得联系,我们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