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范例6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7-01 02:46:18    浏览:

[返回]

  bob电竞bob电竞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以线或面的形式贯穿全园的交通网,它既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也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造景要素。园路的功能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园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园林中道路的交通和使用功能是其最高原则和本质内容,园林规划设计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景观和绿化,而忽视园路尺度和交通功能。园路在园林中往往起到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作用,规划设计中常常利用地形、植物、建筑、园路将整个园林体系分隔成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园路又对景观空间进行组织和梳理,使游人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视线和角度来游赏园林景物。

  园路作为园林环境中使用最频繁的地方,不但能划分、联系园林中不同的景区、景点,也可成为观赏的焦点,以其优美的线形,丰富多彩的铺砌图案,与山、水、植物、建筑、石头等共同构成美丽的园景。作为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路始终伴随着游览者,并以其意境、质感、色彩、纹样、尺度以及光影效果影响着风景,参与景观的创造,构造优美丰富的园景。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理景”,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园路可以放大空间。园林是一种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综合艺术,要表现咫尺山林的意象,需要通过园路的起伏曲折、回环往复,于限制中求自由。“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蜿蜒的曲折,增加了游览的时间和空间,并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增加了游人感知的审美信息量,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园路形式多种多样,或高低跌落,或平直如线,或曲折幽静,或雅致怡人。在建筑小品周围、花坛、水旁、树下等处,园路可通过其材料、质地和图案的变化扩展为广场,为游人提供休憩和活动的场所。例如在园林中,将卵石园路配以山石、植物、石桌、石凳等硬质景观,即满足了居民的健身休闲的目的,又构造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供人们欣赏。

  在园林中,园路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起到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则以园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性的布局,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通过园路的线性、尺度、铺装纹理等的变化,暗示空间性质、景观特点的转换以及活动形式的改变,从而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同时又通过园路把各种不同的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并深入到各个景区和景点。园路通过色彩、质感、图案、尺度、组织方式等的变换,不仅是划分空间、界定范围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联系和过渡的重要方法。

  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道路纵坡不大于6%,横坡1.5-2%,排水顺畅,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及消防设计要求。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等。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 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单人行的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 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

  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 是联系园景的捷径,也是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材质(片岩、条石、卵石、沙砾、原木等)。

  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主次分明、组织交通和游览、疏密有致、曲折有序。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旅游路线,扩大空间,使园路在空间上有适当的曲折。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功能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交叉于各景区之间、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赏到主要的景。园路的布置,应根据需要有疏有密,保持行进路径与视线角度多变,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感受。

  公园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来决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密切配合。在交通布局上尽量考虑人车分流或最大程度上保证人行安全和舒适度。园路是景观空间的构架方式,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如何带给游人更多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如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绕山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平地公园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尽可能的蜿蜒曲折,增加景深感。

  (1)应与景区的意境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构型与尺度不同铺装图案构型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在铺装中与道路平行的直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与轴线垂直的间隔出现的直线条能刻画出明快的节奏感;折线显示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的曲线会给人一种缓慢的节奏感;统一的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起到指向作用;道路、广场上的方格图案的铺装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铺装材料的尺度对园林空间的影响也很大,小尺度给人以亲切感、舒适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进行观赏、娱乐、休憩、交往等活动。大尺度铺装会扩大空间感,使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景观园路路面应有柔和的光线和色彩,减少反光、刺眼的感觉。在铺装设计时,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地面,让它充满生机和情趣。一般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适宜用在北方大部分区域,可以增强温度感;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适宜用在南方等气温偏高的地域,以减缓人对温度的感知。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材料的质感表现与游人距路的位置远近有关系,对于广场和人行道上的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铺装材料的质感,而对于车上的乘客,由于距离远看不清铺装材料的纹理,所以要对铺装砌缝以及铺装构图进行精心设计。

  (3)应以生态环保为理念,选择合宜的铺装材料和形式园林是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创造的,园路是游人游园赏景的保障。在设计时,一方面尽量采用环保的铺装材料,材料本身不能有害;另一方面要尽量采取环保的铺装形式。在满足实用、耐用、美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嵌草铺装等。

  园路的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园路在设计中要与园林的其他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园林种植。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就是林荫夹道。在林荫夹道中,行道树与其两旁的绿化种植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必须注意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转弯半径、视距等各方面的要求。园路设计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安全的重要性。

  为使园路空间与景观具有个性,主要方法是强化景观空间组成要素的构成处理,特别是在水平界面方向即路面铺装形式、铺砌材料组合、铺地高程起伏变化、在构图上作“形与色的突破”线型和图案变幻的强调,仿生色影的组合协调等。园路的路面设计应根据不同场地的功能对地面进行铺装设计, 并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用不同形式和材料的铺装来抒发轻松的幽趣,用不同色彩和材料的质感来烘托细腻粗犷的格调,取得“景因路成,路因景胜”的效果。不同的景色应采用不同的路面铺砌,游人随步景异,从中还可领悟出某些意趣。如儿童公园或游戏场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求活泼、明朗、稚气、单纯、明快,故铺地地纹设计则应以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合,再以图案艺术墙面分隔空间,以求协调相配。

  总之,园林道路的整体设计中必须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园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严格执行园路道路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在满足园路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意境创造。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园林景观画面,美化人居环境,锻炼游人身心健康。

  [1] 陈桂才,张志刚,邱乃昂,陈雪玲,李淑明,莫巧玲.东莞市园林景观路绿化设计手法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03)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形成较为独特的乡土景观。在历史漫长的古代,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都会在设计居住环境时将艺术文化应用其中,以便能够打造出更加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光线、气候、温度等一系列因素,无论是布置亭台楼阁,还是种植植被,亦或者布局园林结构都对其予以考虑,除此之外,还将园林内的景观环境与外界的景观环境予以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对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与大自然实现亲密接触。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较为重视空间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法,努力做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例如扬州个园就是扬州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价值、最富盛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让二者相映成辉,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但一处一景,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堆叠4种不同的石料(宜石、笋石、黄石、湖石)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景,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但缺乏内涵,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建筑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景观,景观设计应崇尚艺术效果。应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对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景观设计应提供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对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地方特点,因为景观是供当地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所以要充分的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人文景观和环境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讲,要突出地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景色。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在注重地方特色,还要充分的利用景观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加以改进,变成景观的一部分,让自然环境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样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不仅具有创意,还具有独特性。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居民之所需。

  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再就是水景对景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和功能。

  2.2 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现代园林作为人们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室外活动空间为主,绿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时要做到适地适树。

  2.3 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组成、结构进行植物的组合。

  2.4 现代园林重写实现代园林作为大众的一种公共空间,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比,开阔的树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则更加合乎现代人的口味。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水体景观的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轮美奂的感觉。无论是静态的湖水还是动态的池水,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巧妙的设计,都会给整个园林的氛围增色,使园林活起来,处于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境中。人们享受园林景观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从其中感受到蕴含在内的文化气息,所以一个成功的水体景观可以表达很多的文化氛围,让人在其中不仅可以有身体的享受,还可以在精神上陶冶情操,达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艺术手段布局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联想意识来表现比实际整体形象更广泛、更复杂的内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随着一定的主题目的而成为整个景点空间的核心。运用现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切植物景观的核心“意境”所在。

  抽象的手法是对事物特征的精华部分经过提炼、加工,并通过植物景观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较为深奥、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被人们理解。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

  、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植物空间大多在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迹,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4.1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特点及特性,根据当地土壤及生态环境对植物加以选择和利用,并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期内的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植物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不宜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

  4.2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不应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4.3 生物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如果只种植一种植物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4.4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

  4.5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对于设计者来说,园林工作是一个很有潜力和挑战性的职业,它是一种朝阳产业,是给人们创造美的行业。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设计之前应深刻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创作。

  [1]曹峰,刘桂林,王倩.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13,02.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园林景观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离不开植物的点缀和映衬,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效果,对环境也有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空间塑造上的作用:植物可作为空间塑造材料使用,对空间进行分隔、连接与引导,并形成不同的空间比如私密性空间,开放性空间等;其次,遮掩不良的景观,形成主体屏障,同时,还可引起到框景的作用等。

  2.2改善环境的作用:植物景观的适当利用可以改善户外的环境品质。如:水土保持,减弱噪音,净化空气,控制光线和眩光,影响局部微气候的变化等。

  2.3生态上的作用:提供生物栖息、繁衍、觅食的空间,建立生态保育的基础。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符合区域自然因素,并且按照植物的特点进行配置,更多的体现植物群落的特色。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水系分布情况,充分体现出地域性特点,包括自然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特性。例如,在我国的海南地区,在园林中种植大片的椰树,这就体现了浓厚的地域风情。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不能过于单一,否则就显得乏味,没有美感,设计的时候要能够体现出当地丰富多样的植物品种。使植物景观具有多样性,这就需要合理的配置,不同的物种相互搭配。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在高度上等都要互补互衬。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以具体的自然条件为前提,具体包括地形、土壤的土质、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大小、光照是否充足等,所选择的植物种类要适宜生存,否则就会出现枯死或者发育不良等现象,这样不仅不能美化环境,反而使园林景观看起来死气沉沉。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开花或者结果期,也有固定的枯萎期。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时间性。避免所选植物的繁茂期在同一时间段,最好是不同时间段的植物交叉辉映,保证在一年四季任何时间都有枝繁叶茂的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后期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经济因素。不能为了追求艺术美而选择一些过于珍贵的品种,造成经济负担。还要主要尽量不要选择一年生植物,这样反复栽种也会增加成本。

  园林绿化是基础设施与植物景观对立统一的有效柔和点,没有园林绿化配置的亭台楼阁都是生硬和呆板的。因此,决策者应做到“先规划,后施工”,组织专业人员对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论证,衡量其是否与整体景观自然和谐。如多功能的城市性综合公园,应有供健身活动的大草坪,还要有为满足安静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或密林;无论是浓荫蔽日的幽林小径,还是色彩艳丽、花香果佳的花灌丛,都要极大限度地满足园林绿地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

  园林植物的景观种植设计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应该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而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其能生长健壮、优美;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来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是重视生物多样性。如果植物种群过于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注意乔、灌、草结合,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

  园林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于一体,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艺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绿地实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绿”的效果,而且应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和确定植物种植方式,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使用功能,保护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的前提下,还可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不妨碍满足功能、艺术及生态等要求时,可考虑选择柿子、枇杷等对土壤要求不高、养护管理简单的果树植物,或选择核桃、樟树等油料植物,或选择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植物,选择杜仲、银杏等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还有荷花等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等,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效益,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近些年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的萧条和单调局面,植物的种类也逐渐开始从少到多发展,在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些设计师单纯追求大手笔和大尺度的设计,很少栽植乔木树种,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组成的不同的图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植物绿化园林逐渐成为展览品,违背了其生态发展的原则,也不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是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当将园林植物的适应性生态发展当做植物种植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特点,真正体现出现代景观的整体风貌,遵循当地植被生长的一般规律,充分应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构造出城市绿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

  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园林建设的基础就是植物材料的选用,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的建设当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植物景观也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动态景观,园林植物设计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选择,从不同的园林植物所具有的景观性质进行植物的景观设计,才能创造出长效、优美的花卉风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美的景色、宜人的风景。因此,无论是风景区、公园、城市道路还是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等都要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尽量做到园林设计与施工互动操作,这样也能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工作是搞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关键。具体来说,包括工程项目、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工程利弊之处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劳动力的来源以及组织施工团队的职责分工、范围等。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将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布置到应有的位置之上。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前者包括地势、山水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后者主要是指园林附近的生物及非生物流,例如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风等。整体来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生态学、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第二,技术的使用。其实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直接反映,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摆脱了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例如,用电灯取代自然光,用地基和墙体阻隔水流和风等,这些设计从使用角度来看,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如果使用过多,则会失去设计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特点。第三,色彩搭配。作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之一,色彩能够赋予一个事物最鲜明的特征。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的组合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画面,给游人以视觉美感,使其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对看到的事物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色彩点缀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五彩缤纷。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生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黄色、红色或者橙色的时候就会联系都火或者阳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暖色系。不同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彩为园林设计服务。第四,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原则基础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针对山景、水景、绿景以及石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和搭配。第五,经济性。国外的一些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多经济实惠、崇尚朴素,甚至有些设计根本不需要铺张设施,就能够体现出原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近些年来,山东省城市绿化投资每年都高达5亿元,多处彰显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恐龙公园、潍河公园等建设项目,不仅彰显出了城市特色,也使得该城市的绿化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2011年,山东省全社会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就高达150亿元左右,环比增长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高达1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完整的园林城市体系。据民意调查显示,山东居民对其周边绿化满意度高达96%,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支持率几乎达到了100%,充分表现了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确确实实有了可喜的成效。整体来看,山东省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园林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绿化发展模式上,山东省园林绿化由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提升,重点强调增强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落实绿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和监理制,并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环节都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第二,绿化建设模式上,山东省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节土、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绿地植物配置上,山东省开始实行生态型绿化,将植物配置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据研究表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比单一的草坪要高出50倍以上。因此,在当前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会首先确定植物密度,并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第四,绿地结构布局上,山东省较为强化绿化的均衡性,加强旧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和提升工作,增加绿地面积,补植大规格苗木,并着力于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绿化水平;第五。在绿地管理上,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从粗放式管理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完善植物配置,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搜索